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一带一路故事】烟火串起的情谊
来源:龙8国际海投公司 作者:杨雨潇 摄影:席周悦 时间:2025-08-06 字体:[ ] 分享:

下班后,巴基斯坦卡西姆发电公司食堂后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

中方师傅们从宿舍翻出攒了许久的铁丝架,巴方员工则带来了自家秘制的香料粉,红的辣椒、黄的玛莎拉、绿的孜然在报纸上堆成小小的山。

穿串儿的环节最是热闹,大桌子被肉丁、鸡翅、彩椒摆满,主厨卢师傅握着铁签子示范如何让肥瘦相间的羊肉块均匀串好,指尖沾着的血水混着香料,在围裙上洇出深色的印子。巴方小伙子法塔赫学得认真,铁签子却总不听话,穿到第三块肉时,签尖一下戳在掌心,他“哎哟”一声,旁边的董大勇赶紧递过创可贴,用刚学会的两句乌尔都语念叨着 “小心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炭火刚燃起时呛得人直皱眉,卢师傅蹲在地上用扇子轻轻扇着,火苗舔着黑色的炭块,渐渐窜起橘红色的焰。第一波肉串上架时,油脂滴在火上瞬间腾起白烟,肉香混着孜然味猛地钻进鼻腔,原本在旁边看热闹的人顿时围拢过来。“我来试试!”巴方员工拉希德抢过烤钳,手腕翻飞间给肉串撒上一把本地香料,“这是我妈妈的秘方,在拉合尔的夜市上,就靠这个味儿排大队。”

冰镇饮料被装在泡沫箱里,揭开盖子时还冒着白气。中方员工带的家乡绝味鸭脖和巴方同事捎来的本地饮料挨在一起,碰杯时发出清脆的响。

有人说起刚到卡西姆项目时,看见厂区外的轰鸣又繁忙的码头总觉得想念家人。直到有天登到电厂最高处,隔着外墙看到远处,才想起自己守护的电流,正从这些电缆里流进那些昏暗的小屋,使这万家灯火充满了浓浓的暖意。巴方员工尼扎姆听到这话,指着远处的城市轮廓说:“我家就在那边的不远处,自从你们来了,停电时间从每天12 小时变成了2小时,我妹妹终于能在灯下写作业了。”

夜色漫上来时,有人从宿舍抱来吉他,弹起不成调的旋律。不知是谁起头,中巴员工混着各自的语言唱起歌,跑调的高音刺破夜空,惊飞了电线上栖息的鸟。角落里,杨鹏正给巴方老师傅讲解手机里的照片:“这是我女儿,刚会叫爸爸。”老师傅则掏出钱包,里面夹着穿校服的孙女,“下个月她生日,我要带她去吃Karachi best biryani(卡拉奇最好的手抓饭)。”

烤架上的最后一串鸡翅焦香四溢时,当地安保人员恰好换岗经过,大家不由分说塞给他们几串肉。穿着制服的小伙子们站在路灯下,狼吞虎咽的样子惹得众人笑。远处的发电机组还在低声轰鸣,烟囱里的蒸汽与夜空的流云慢慢相融。

收拾东西时,拉希德突然从包里掏出几个纸包:“这是我妻子做的甜点,给大家带的。”打开一看,是裹着蜂蜜的小球,咬一口,甜香里混着椰蓉的醇厚。有人提议拍张合影,闪光灯亮起的瞬间,每个人脸上都沾着炭灰,笑纹里盛着暖意。

岗亭的探照灯依旧在转动,只是此刻照在空地上,仿佛也柔和了许多。明天一早,这里又会变回严肃的厂区,机器的运转声将重新占据日常。但这个夜晚的炭火余温、推杯换盏里的星光,还有那些混着肉香的笑语,早已像无形的线,把不同国籍的人们紧紧连在一起——在卡西姆这片土地上,电流点亮了万家灯火,而这样的夜晚,正让中巴情谊在烟火中愈发醇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