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北京院院区东北,一座崭新的院史馆静静矗立。它承载着公司70余载发展的温度与厚重,仿佛穿越时间长河,无声诉说着北京院的辉煌成就。自2025年初正式启动以来,这里已成为公司对外展示品牌价值、对内深化历史认知的重要窗口与平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悠远的历史文脉中,北京院的品牌形象与精神底蕴得以深度彰显。 一年前,北京院正式启动院史馆建设工程。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史料分散等多重挑战,公司领导科学决策,成立了一支由公司咨询郝荣国、吕明治、张志修挂帅,以党工部/宣传部/群工部党员为骨干,战略部、科信部、新能源院、水利院、地质勘察院、空间院、水电与抽蓄院、数智院、建筑院等部门抽调人员构成的“北京院院史馆建设突击队”,由此开启了一场与历史对话、与时间竞速、的文化攻坚征程。 在前不久,院史馆建设突击队,荣获了公司2024-2025年“党建+”优秀战斗堡垒荣誉称号。 系统谋划 高效启动筹备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2022年开展企业文化提升年活动,2023年围绕建院70周年开展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开展企业文化深化行动,以文化凝聚共识、引领发展。同时,组织专门团队深挖院史富矿。 2022年,公司启动院志(2013-2023)编纂工作,以240万字的宏大规模,通过综合卷的纵向发展脉络与工程卷的横向业务成就,构建严谨的历史数据库,也为院史馆建设提供了权威的史料支撑。 2024年,公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院史馆的工作要求,同年出台的企业文化深化行动方案中,也将院史馆建设纳入其中,这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凝聚共识、启迪未来的战略举措。 院史馆建设千头万绪,无先例可循。突击队一成立,便高效运转,牵头组建了三个专项工作小组,由公司咨询挂帅,突击队员开展各项工作。各小组核心任务聚焦系统梳理北京院早期参建项目名录,详尽收集项目资料、关键信息及联系人方式,为后续深入调研奠定坚实基础。 在浩如烟海的院志资料中,突击队员循着时光的痕迹,仔细梳理。信息初步整理后,突击队员各自领取具体任务,启动调研工作。 此外,为确保进度与效率,突击队建立了严格的周报机制,各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这一机制有力保障了素材收集的全面性与后续现场调研的顺利开展。 寻珍觅迹 汇聚历史星河 步入院史馆,两块静静陈列的岩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无声讲述着过往,这是突击队在岗南水库及电站调研时的珍贵收获。岗南抽水蓄能电站——中国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由北京院于20世纪60年代勘测设计。这两块岩芯正是电站初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历史见证,标志着北京院人开启了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探索之路。经业主单位同意,这份承载行业变迁与发展记忆的珍贵物证,被带回院史馆“安家”。 在北京院原院长李例家中,年逾九旬的她向突击队员们动情展示珍藏的“宝贝”:20世纪60年代的“三八红旗手”奖状、泛黄的老照片、字迹工整的早期手稿……伴随着她深情的讲述,那些模糊的影像与褪色的字迹,在时光的轮廓中渐渐清晰、鲜活起来。 福建古田溪水电厂一级地下厂房,这座由北京院设计、如今已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恢弘建筑,也留下了突击队员追寻的足迹。厂房内古老的机器、墙上斑驳的标语,无不诉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队员们不仅细致收集影像与实物资料,更被老一代北京院人薪火相传、筑梦江河的工程师精神深深震撼。 在重庆狮子滩电站,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唤起了到访的突击队员对历史的追溯,那是1954年,北京院项目部的合影,以及他们在工地建设现场实景工作的照片。70年过去了,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还在生动诉说着建设者们的动人故事。 这只是突击队走访、调研的缩影。彼时,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公司领导提出,院史的挖掘整理是第一位的,只有足够的史料,才能具备建馆的基础。因此,扎实做好调研工作,进一步丰富历史素材,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突击队拟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收集院史资料的通知》,面向院内外广泛收集资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2024年7月起,由院咨询带队,深入北京院曾参与建设的众多历史性工程现场,全面展开调研走访。 调研一组由公司咨询郝荣国带队,深入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及电站、岗南水库及电站、三盛公水利枢纽、可可托海电站等项目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及影像资料。调研二组由公司咨询吕明治带队,深入上犹江水电站、古田溪水电厂调研,收集大量早期文献档案、工程图纸,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调研三组深入重庆狮子滩、刘家峡水电站等项目,挖掘出大量与北京院相关的历史照片和人物故事。调研组还到规划总院、水电二局等兄弟单位进行调研,深入挖掘史料,为前期资料筹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时3个多月,突击队的足迹遍布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老项目。千余件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影像、报告、文件、实物等史料被成功汇聚,为院史馆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史实根基。在此过程中,也深化了队员们对北京院历史沿革、工程业绩以及服务国家能源建设精神内核的理解,为后续史料整理与展陈策划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突击队员们还通过电话恳谈与登门拜访,悉心聆听公司离退休老同志们口述历史,并征集他们珍藏的、承载北京院记忆的历史老物件,为院史馆积累了丰厚而弥足珍贵的原始素材。 匠心雕琢 凝铸文化殿堂 步入院史馆,一条蜿蜒的“河流”贯穿展陈始终,象征着北京院人扎根江河、服务国家能源建设的工程师精神源远流长、奔涌不息。这条“精神之河”引导参观者沿着时光脉络,探寻、了解这家拥有70余年深厚底蕴的企业。而院史馆的建设历程,恰如这条河流般执着、坚定、勇往直前。 在公司主楼“一馆一厅”工作组办公室内,突击队在2024年下半年进入了建设后期攻坚。这里成为梳理历史脉络、汇总分类史料、碰撞展馆设计思路的“主战场”。 针对展馆总体架构,突击队系统梳理海量史料,深入研究北京院发展沿革,精准把握各时期重大事件及其时代背景。结合北京院业务特色与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了展陈主线与核心板块:以北京院70余年发展历史以及工程师精神为两大脉络进行贯穿。其中,“源远流长”板块以北京院发展史为主线,“万水奔腾”板块以北京院工程、技术迭代史及人物谱系史为主线,“百川赴海”板块以党建及文化活动演变史为主线,三大脉络交相呼应,从不同角度编织出北京院波澜壮阔70余载的岁月华章。 进入布展关键阶段,突击队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从宏观的展馆空间布局到微观的板块划分,从每一张历史图片的甄选精修到每一段说明文字的反复锤炼,都经历了多次推敲打磨。正是这份对细节近乎严苛的执着,确保了展陈内容能够精准、深刻且富有感染力地呈现北京院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 院史馆内,多个富有创意的设计,都是突击队员不断交流和思维碰撞下取得的灵感,比如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3D打印模型,可以直观感受到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的壮观;多项第一的翻转牌,增加了现场互动性;参观结束后,大家能够以北京院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项目为背景,进行拍照,增添了沉浸式浏览的乐趣;馆内还对历史年代的人物、办公环境进行了场景还原,让浏览者穿越了时空隧道…… 历经半年多的全力奋战,院史馆蓝图终于变成现实。在公司领导的指导、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座集多重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新地标已然形成。 院史馆以“存史、资治、育人”为核心使命,珍藏展品100余件、3D打印模型2件、珍贵历史照片200余张,着力打造“四个核心平台”:光辉历程与历史成就展陈平台——系统展示企业辉煌发展史;企业文化与精神传承平台——凝聚和弘扬核心价值理念;行业标杆形象与品牌价值传播平台——彰显行业领先地位与品牌影响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平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厚植爱国情怀。 同时, 史料展陈、文化基因传承与精神高地构筑在此融合,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场。厚重底蕴与工程师精神交相辉映——既是对70余年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与崇高致敬,更是北京院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鲜明标志。 如今,院史馆已成为全院上下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共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纽带,成为公司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员工深化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
|||||
【打印】
【关闭】
|
|||||
|